在日前召開的湖北省“十二五規劃”的民主黨(dang) 派的雙月座談會(hui) 上,全國人大代表、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向湖北省省長*遞交了關(guan) 於(yu) “推進食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建議書(shu) ”。
建議書(shu) 首先指出:目前,食品安全、農(nong) 產(chan) 品冷鏈物流及醫藥冷鏈等一係列民生工程的問題突出,事件頻發。中國食品正在由長期供給短缺轉向結構性相對過剩階段,由主要解決(jue) 食物總量供需安全問題向主要解決(jue)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轉變。由於(yu) 食品從(cong) 農(nong) 田到餐桌,要經過生產(chan) 、加工、貯藏、運輸、銷售等諸多環節,如此長的產(chan) 業(ye) 鏈條中,每一個(ge) 環節都有食品被汙染的可能性。
伴隨我國食品工業(ye) 快速發展,zui近幾年的食品安全問題也非常突出。2005年,衛生部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事件報告256起,中毒9021人,死亡235人,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8起。衛生部門近年的監測結果表明,從(cong) 食品種類來看,動物性食品是中國主要的食物中毒原因食品,其中以肉及肉製品引起的食物中毒zui多,為(wei) 21.88%;其次為(wei) 水產(chan) 品占10.11%。
從(cong) 整體(ti) 冷鏈體(ti) 係而言,中國的食品冷鏈還未形成體(ti) 係,無論是從(cong) 中國經濟發展的消費內(nei) 需來看,還是與(yu) 發達國家相比,差距都十分明顯。以蔬菜、水果為(wei) 例,果蔬采後加工和流通設施落後,造成腐爛損失嚴(yan) 重,物流成本提高,全國每年果品腐爛損失近1200萬(wan) 噸,蔬菜腐爛損失1.3億(yi) 噸,按1元/kg計算,每年經濟損失超過上千億(yi) 元。
由此,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,冷鏈物流是農(nong) 產(chan) 品與(yu) 現代流通體(ti) 係接軌的重要環節,它的發展將帶旺農(nong) 業(ye) 種植和養(yang) 殖業(ye) ,為(wei) 解決(jue) “三農(nong) ”問題提供了一條路徑和市場對接。農(nong) 副產(chan) 品冷鏈發展的滯後在相當程度上嚴(yan) 重影響著三農(nong) 產(chan) 業(ye) 的發展。而其中的核心和關(guan) 鍵便是冷鏈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相當滯後。
為(wei) 此,葉青代表深入調研了大量冷鏈物流管理信息化方麵的問題,並提出如下建議:
一、加快冷鏈物流信息化工程建設,提高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。加快建設一批冷鏈物流示範工程,增加冷鏈物流服務過程的透明度。應充分利用武漢市現有 RFID技術、3S(GPS\\GIS\\RS)技術及冷鏈物流信息化技術的產(chan) 業(ye) 優(you) 勢和區位優(you) 勢,運用高科技手段,實現冷鏈產(chan) 品全生命周期和全過程實時監管,實現責任追溯機製。促進冷鏈運輸管理的透明化、科技化、一體(ti) 化,從(cong) 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鏈運輸的效率,加快現代物流體(ti) 係建設和物聯網產(chan) 業(ye) 發展建設。
二、盡快建立第三方監管體(ti) 係。建議武漢市政府牽頭組織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、發改委、科技局、信息產(chan) 業(ye) 局等部門,盡快建立第三方監管平台管理體(ti) 係:食品冷鏈監管平台、農(nong) 副產(chan) 品冷鏈監管平台與(yu) 醫藥冷鏈監管平台等,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實現各職能實時監管,變事後被動事件處理為(wei) 事前計劃、事中監控指揮、事後可追溯。
三、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。武漢市中部物流樞紐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的進步,促進冷鏈物流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,從(cong) 而有效地提高冷鏈物流的效率和效益。應堅持自主創新,高新技術與(yu) 適用技術並重,走有中部冷鏈物流特色的技術發展道路。提高中部冷鏈物流運輸的核心競爭(zheng) 能力,打造中部地區的核心優(you) 勢,爭(zheng) 取更多的*,促進中部冷鏈物流運輸產(chan) 業(ye) 的更快更好發展。